怎么看风水 福人居福地的风水选择问题

“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”,这一句话俗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哲理的观念,源于对“人与环境关系”的深度思考,尤其在儒家、道家及民间文化中被广泛认同,核心思想就是表达“人的德行与心态”和“所处环境的吉祥”相互影响。
但是这句话有一个天大的缺陷,很多人并不知道!
不过要了解这个缺陷之前,我们先要明白这句话的核心含义。
一、“福人”与“福地”的含义
这两个词很好理解。
福人:具备善德、心态平和、言行端正、有慈悲心或敬畏心的人。如儒家讲的“仁者爱人”“修身积德”,道家讲的“清净守正”“与道相合”,民间文化中讲的“行善积福”“待人宽厚”,这类人自带正向能量,是“福”的根源。
福地:不单指住宅风水、企业风水、坟墓风水环境优越的地方,更指能让人安心、温暖的生活氛围。核心是“环境与人心的契合”,而非单纯的地理优势。

二、这句话的因果逻辑
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。这句话揭示了人与环境风水的双向影响关系。
1. 福人居福地:主要传达人的德行能“净化、激活”环境,让普通之地变好、提升!能让原本普通甚至有缺憾的环境,逐渐变得“吉祥顺遂”。
古代有“圣贤居处,草木皆荣”的说法。像孔子居鲁、孟子居邹,并非这些地方天生是“福地”,而是圣贤的德行感召他人,带动当地风气向善,让“地”因“人”而显“福”;
民间也有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”的俗语,本质也是人通过持续行善,让家庭所处的环境成为福地。
2. 福地福人居:后半句则是吉祥的环境,坐向祥瑞,山水有情,能滋养、成就人,提升人的命运,做到锦上添花。
我们知道,自古文人常选择“山林幽静之地”隐居修学,这些“福地”能让他们专注于治学、修身,进而成为学识渊博、德行高尚之人;
反之,若环境恶劣,风水很差,例如充满争吵、自私的家庭,或风气败坏的圈子,即使原本有善念的人,也容易被干扰、堕落,这从反面印证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。

三、古语背后巨大的理解缺陷!
当今社会很多“大师”看到“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。”这句话,都会误解成:只要一个人有修为,身心高洁,那么就可以改变环境,将一个不好的环境变成好的环境,不会担心受到外界环境的负面干扰。
慢慢地,很多极端幻想主义者,例如:中二青年、道系杀马特、小说修行家、YY型身心灵导师以及一些知识面比较狭窄的人,就会按这个意思将这一句话进行传播,没有进行深入思考。
但是贫道在这里要告诉大家,道门修行虽然讲究信则灵,但是同时也很重视脚踏实地的修行,因此前边这样的理解,是大错特错的行为!是误导人的行为!是扣福德分的行为!
为什么呢?让我们来看一些很简单的例子。
比如,一个房间马桶是坏的,天天不定时反冲污水,请问这个房子的臭味以及细菌,是可以通过我们品行纯洁、打坐斋戒就自己消失的吗?这些臭味会自己捂着自己还是这些废水会自觉不落到地面?
一个人固然是有改变环境的力量,德行高洁之人也可以让一个环境的氛围变得温暖、舒适、阳光,甚至可以改造部分环境。但是对于一些致命的风水缺陷,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改造,而是去选择。
愚公移山的毅力固然是值得肯定的,但是如果移的是核废料堆呢?还子子孙孙无穷尽?不出半年愚公就已经入土了,哪里有子子孙孙?
简言之,“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”的核心是:有福之人,就会有这个运气和缘分选到一块风水宝地,甚至能让一个居住环境的风水有提升。而一个环境优美、藏风聚气的好地方,同样的也能够让一个人的身心都得到提升。两者互相影响,互为因果,良性上升,这样理解才是更为贴切的。
下一篇:没有了
